病历记录
姓名:Pauline 国籍:加拿大
性别:女 职业:网络工作者
年龄:43岁 入院日期:2010年6月24日
婚姻状况:已婚 病史陈述者:患者本人
主诉:四肢无力一年半,加重伴肌肉萎缩8月。
2010年6月25日11 am
患者Pauline,女,43岁,加拿大人,因四肢无力一年半,加重伴肌肉萎缩8月,于2010年6月24日13点30分由怀化火车站接入我科住院治疗。
病例特点:
1、四肢无力一年半,加重伴肌肉萎缩8月。
2、 患者于2008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虚弱无力,逐渐发展至四肢,且伴有肌肉萎缩,肌肉跳动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”(ALS)。曾接受过针灸治疗,疗效一般。现症见:四肢无力,虎口肌肉萎缩,其余部位肌肉松弛,但萎缩不甚明显。行走尚可,但长时间走路会导致臀部疼痛。精神尚可,但易疲倦,睡眠可,饮食可,大便溏薄。全身肌肉跳动不甚明显,系患者自觉症状,说话吞咽可,小便可。
3、T:37.1℃ P:80次/分 R:20次/分 BP:100/60mmHg
4、精神尚可,神清合作,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双肺呼吸音清晰,无干湿啰音,心界无扩大,心率80次/分,律齐无杂音。
5、查:四肢稍显无力,以上肢为甚,虎口肌肉萎缩,拇指不能充分外展,其余部位肌肉松弛,但萎缩不明显,左脚有足下垂,其余四肢关节及活动度均可。舌质暗,苔白稍厚,脉弱。
6、辅助检查:暂缺。
鉴别诊断:
1、中医鉴别诊断:与痹症相鉴别:瘘证以筋骨痿软,肢体无用之主症,一般无关节疼痛,而痹症则以肢体关节重着疼痛为主症,二者可据此鉴别。
2、西医鉴别诊断:与重症肌无力相鉴别:重症肌无力往往在运动后加重,休息后减轻,肌肉萎缩少见,无假性肥大,二者可据此可鉴。
初步诊断:
中医诊断: 痿证
西医诊断: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
诊疗计划:
1、中医内科护理常规
2、Ⅲ级护理
3、陪护
4、低脂高蛋白饮食
5、病机:阴血不足,经脉失养
6、治则:补气养血,疏经通络
7、治疗
8、针灸推拿每日各一次
9、完善各项入院检查
病程记录
2010年6月26日10:00 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
今日查房患者诉四肢无力,虎口肌肉萎缩,其余部位肌肉松弛,但萎缩不甚明显。行走尚可,但长时间走路会导致臀部疼痛。精神尚可,但易疲倦。说话,吞咽可,小便可。查:四肢稍显无力,以上肢为甚,虎口肌肉萎缩,拇指不能充分外展,其余部位肌肉松弛,但萎缩不明显,左脚有足下垂,其余四肢关节及活动度均可。舌质暗,苔白稍厚,脉弱。据舌脉症,诊断为“痿症”。
2010年6月27日10:00
今日检查反馈:血常规:HGB:183g∕L,RBC:6.28×10¹²∕L,HCT:55.1﹪,PDW:14.5,尿常规(-),肝肾功能(-)。
2010年7月1日10:00
患者觉肌肉跳动少有减少,舌质稍暗,苔薄白,脉弱。患者昨日月经来潮,经量较少,无腰腹痛,乳房痛。
2010年7月6日10:00
今日查房,患者于昨日月经结束,经量稍少,余可。现觉双手拇指无力,以左手为甚。双下肢大腿部肌肉跳动减少,但背部觉增加。
2010年7月11日10:00
患者觉肌肉跳动减少,下肢肌力稍有增加,左脚足下垂稍有好转。但觉双手拇指握力仍不足,不能握重物,扣衣扣不灵活,不能握钥匙开门。
2010年7月16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近段时间无明显改善,其余病情基本稳定。
2010年7月21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变化不大,近两天觉喝药后胃部稍有不适,其余病情稳定。
2010年7月26日10:00
患者仍觉四肢无力,以双拇指为主,左小腿疲软,近日睡眠欠佳,舌质暗红,脉缓。
2010年8月1日10:00
患者于7月29日月经来潮,量,色,质均可。因昨日搬家劳累故觉腰部酸痛。
2010年8月11日10:00
患者病情持续好转,现仅有下肢股四头肌和上肢肱三头肌有肌肉跳动,其余部位肌肉跳动消失。
2010年8月16日10:00
患者近 几天来觉右上臂和双下肢股四头肌又有肌肉跳动出现且较为频繁,四肢力量尚可。左足仍略有垂足,但走路姿势较前为好,睡眠可,二便调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略细缓。
2010年8月21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频率减少,但强度觉有所增加,其余病情无明显变化。
2010年8月26日10:00
患者诉上肢肌肉跳动大为缓解,只偶有跳动,先以下至大腿股四头肌跳动为主,四肢力量尚可,夜寐安,二便调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略细缓。
2010年9月1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缓解,但觉右上肢力量较前稍差,精神尚佳,夜寐安。二便调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略细缓。
2010年9月6日10:00
患者诉双下肢小腿腓肠肌夜间有抽搐,其余病情稳定。
2010年9月11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频率和强度均已大为减弱,只大腿股四头肌跳动稍明显,其余病情稳定。
2010年9月16日10:00
患者诉近20天来疗效不明显,故组织我院医生进行会诊。现症见:左足下垂较入院时有好转,行走姿势亦较前为好。下肢力量稍有增加,精神状态好转,疲倦感消失,全身肌肉跳动情况控制不稳定。
2010年9月21日10:00
患者诉肌肉跳动减少,频率及幅度均有下降。先下肢大腿前侧跳动较明显,手臂和背部偶有跳动,余可。
2010年9月26日10:00
因近两天天气变冷,患者觉肌肉跳动又稍有增加,双上肢力量无明显增加,舌质淡红,苔白,脉稍弱。
2010年10月1日10:00
患者精神明显好转,双下肢力量增强,踩单车30分钟都不觉得累,左足下垂已基本纠正,肌肉跳动明显减少。但仍双上肢无力,双手大小鱼际,虎口肌肉松弛,脉仍弱,以右脉尤为明显。
2010年10月6日10:00
患者觉精神好,颜面稍显红润,双手力量增加,双上臂,双大腿及腹部仍有肌肉跳动。
2010年10月9日10:00
患者精神好,睡眠,饮食正常,二便调,四肢力量明显增加,肌肉跳动明显减轻。
2010年11月3日10:00
患者于昨日下午旅游归来,共24天。患者精神可,睡眠佳,饮食正常,二便调,肌肉跳动较轻微,但双手握力稍有下降。舌质淡红,苔白,脉稍弱。
2010年11月11日10:00
患者现情况不如旅游前好,双手力量稍有减弱,四肢,背部,腹部肌肉跳动较前加重。但精神,食欲,睡眠尚正常,二便调。
2010年11月16日10:00
患者诉自觉双手拿刀,叉,扣纽扣等精细动作较前为好,肌肉跳动稍减,余病情稳定。
2010年11月24日10:00
患者今日下午出院,嘱其出院黄埔避风寒,调饮食,畅情志;加强自身锻炼,但不宜过劳;坚持服用中医治疗;坚持针灸,推拿治疗。
出院时情况:患者精神状态良好,双下肢力量增加,左足下垂得到极大纠正。肌肉跳动亦有减少,但情况控制得不稳定,时轻时重,双上肢无力,双手大小鱼际,虎口肌肉松弛,脉仍弱,但较之前脉形散乱之象现脉搏已有显著好转。
出院后医嘱:1. 避风寒,调饮食,畅情志
2. 加强自身功能锻炼,但不宜过劳。
3.坚持继续治疗
4.坚持针灸、推拿治疗